騎著腳踏車經過嘉義市興中街,偶然一瞥,急停、折返,拿起相機紀錄這朝東的街屋,與陽光交會的片刻。
牆面洗石子採仿雨淋板手法,木窗頂部與兩側有著螺旋狀的細部修飾,簡化的裝飾風格與細膩的洗石子工法,整體而言仍是1930年代以後的現代建築風格。
純粹洗石子的建築立面,在嘉義愈來愈少。今日的泥作師傅,或更習慣於塊狀材料的黏貼與安裝。
手感街屋的呈現,是屬於那個工藝城市的建築印記。


走讀嘉義俱樂部
騎著腳踏車經過嘉義市興中街,偶然一瞥,急停、折返,拿起相機紀錄這朝東的街屋,與陽光交會的片刻。
牆面洗石子採仿雨淋板手法,木窗頂部與兩側有著螺旋狀的細部修飾,簡化的裝飾風格與細膩的洗石子工法,整體而言仍是1930年代以後的現代建築風格。
純粹洗石子的建築立面,在嘉義愈來愈少。今日的泥作師傅,或更習慣於塊狀材料的黏貼與安裝。
手感街屋的呈現,是屬於那個工藝城市的建築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