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構成一個城市的命脈,街道是讓城市可被分拆細析的單位,裡面有城市面貌最日常多元的顯現方式—在街道上我們看到了人事物,發現與構造了自己。」
這段文字來自鄧小樺在《我香港,我街道》(二〇二〇)一書中的編者序,街道對於一個城市而言,猶如流動的血管。以日常街道為對象的地誌書寫,讓人們更瞭解自己與城市的關係。早前出版的《我是街道觀察員—花園街的文化地景》(二〇一六)一書,作者郭斯恆便是以透過他從小生長的旺角花園街,敏銳地呈現出街道上細微的人際網絡與庶民智慧。
流動的街道上,人車熙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出現在旅遊指南的地圖上,也出現在腦海的記憶裡。街道的觀看一直是空間走讀的重要對象與課題,它如此平凡也如此獨特,我們說得出一座城,卻很少辨認出一條街。街道上究竟有些什麼?它如何構成?我們又該如何觀看一條街?
閱讀全文〈「我嘉義,我街道」:地方街景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