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嘉義木都

曾在一本1949年出版的書籍《嘉南要誌》(作者賴燕聲)中,看到一則廣告標題寫著一行大字「木材王國嘉義!」,同頁還介紹嘉義市幾間規模頗大的木材行,那是戰後初期,木材在嘉義仍有重要產業經濟角色的時代。近年嘉義市努力推動「木都」,從木造老屋的保存修復出發,日本時代的木都印記,在木材產業沒落數十年後,以相同材料、不同詮釋,重返嘉義。

《嘉南要誌》 內頁「木材王國嘉義」

在更早之前,也曾在日本時代的地圖上,發現一間店名叫「ひのき」的咖啡店,就位在當時市區最熱鬧的榮町,也就是今日中山路靠近中央噴水池附近。這間咖啡店所引用的「ひのき」,就是當時阿里山五木之一的「扁柏」,連咖啡店都特地以木材為名,可以聯想當時木材對於嘉義市整體經濟到城市意象的獨特意義。

「木都」所指,不僅是透過阿里山森林鐵路運下來的木材,還包括整個產業體系:對於木材具有專業知識的社群,以及懂得如何運用木材到日常生活的下游產業與消費者,那是懂得用與懂得欣賞的一整個龐大社群。從木都的歷史回顧出發,本文試圖探究此「木都」的概念,是如何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持續影響嘉義市的地景風貌與日常生活。

閱讀全文〈漫步嘉義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