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印刷所

職業別明細圖裡的「印刷活版」業

昭和11年(西元1936年)出版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嘉義市與斗六街、朴子街、虎尾街)」是一張內容資訊量相當豐富,也被廣為引用的重要歷史地圖文本。在這張地圖裡,可以看到1930年代嘉義市各行業分布概況,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發展脈絡,本文我們特別來注意一下嘉義市當時的「印刷活版」業。

圖: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昭和11年出版)裡嘉義市的「印刷活版」業者

在這張地圖的背面,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嘉義市的印刷業者,多以「印刷所」名之,且多數位於元町,較靠近舊城區(今光華路)一帶。從店名推測,有「高砂石版所」為石版印刷,1「協成活版所」處理活字排版,在日本時代也印製相當多的「歌仔冊」。其它印刷所如「濱田印刷所」可能是日本人經營,「朝水印刷所」有標記「林」可能是台灣人經營。印刷業務除一般紙類書籍,也包括當時日式點心的「菓子袋」。

現今日常生活裡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種類繁多的印刷品,印刷是一種隨著時代不斷演化、既古老又現代的產業,但除非你剛好有機緣直接遇到,否則這些鎮日與紙張、油墨、機器拼博的印刷職人,在我們日常環境中卻好似隱形一般而不為人所注意?

逢源印刷所

路過嘉義市的民生北路,在路邊有一棟兩層樓、雨淋板立面的木造建築,它就夾在兩側的鋼筋水泥建築之間,新舊對比之下,特別吸引我的目光。這棟建築的立面掛有看板,寫著「逢源印刷所」,但多年前就已停業,不過也沒有出租,就這樣安安靜靜地佇立在嘉義市的街景之中。

圖:「逢源印刷所」(2023年9月拍攝)

這「印刷所」之名就如本文開頭所述,顯然是延續日本時代印刷業所慣用的行業名稱,此外從它看板的電話號碼有很多連續的「2」,也可推斷應該是歷史悠久。透過網路查詢工商登記資料,這間位於民生北路的「逢源印刷所」為1951年登記設立,但在另一處來自「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數位典藏資料中,則是記載逢源印刷所為1942年2由許謙恭先生所創立。

“逢源創立於1942年,由當時擔任保正,亦即許炳松的父親──許謙恭先生所創辦,據知當時為台中以南的大廠…”

「典藏台灣」資料庫3

目前可知這間「逢源印刷所」的文物都已捐贈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典藏(許炳松先生捐贈),在該館2015年的一份資料中,可以看到許先生的夫人曾經與家族親友特地前往該館參觀之前捐贈的印刷文物,亦有談到逢源印刷所的部分歷史過程:

“本館印刷文物捐贈者逢源印刷所許氏家族12月12日安排家族活動前來參觀家族長輩的工作器物。原捐贈者許炳松先生在兩年前參加本館印刷文物開展典禮後不久辭世,許炳松先生的夫人許阿嬤由三女兒及其他家屬陪同,看到他們家以前的排版房設備、手印盒、鉛字、鉛字架,話匣子大開,說著她的公公原來在日本人經營的印刷所工作,因為戰後老闆回日本去了,她公公才自己新申請公司。在她嫁進來之後沒多久,就添購了小圓盤、裁紙機,後來因為被師傅玩壞了才沒有捐等相關回憶。後來給許阿嬤看了我們以逢源捐贈手印盒為原型,開發手印盒作體驗活動,她一直摸了又摸,說著以前怎麼拿手印盒印刷,眼神中散發光彩。”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5年12月23日館務會報4

從許阿嬤的敘述可知,逢源印刷所的創辦人許謙恭先生因為曾在日本人的印刷所工作,戰後因日本人「引揚」回去日本,因而承接了日本老闆的印刷事業,繼而創辦「逢源印刷所」,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的嘉義市,存在有許多這類的故事。

文心(許炳成)

在搜尋逢源印刷所資料的過程中,有一個讓筆者意料之外的訊息,則是逢源印刷所創辦人許謙恭先生的兒子之一,居然就是嘉義市戰後第一代的台籍作家許炳成,筆名為「文心」。許多年前,筆者曾在讀書會場合聽嘉義女中的吳佳容老師講述過文心的部分作品,對文心(許炳成)作品的研究也是吳佳容老師碩士論文的成果。5

許炳成(1930~1987)為嘉義市人,畢業於「省立嘉義高級農校森林科」(日本時代的「嘉義農林學校」),所發表作品中如短篇小說〈諸羅城之戀〉與自行印刷出版的《千歲檜》(書籍封面為林玉山設計)、長篇小說《泥路》等,皆與嘉義在地的鄉土背景、歷史有所連結,可惜許炳成57歲就因心臟病猝逝,相較於經歷過日本時代到戰後的畫家,嘉義市較少人知道這位作家的作品,以及他的人生經歷、作品與嘉義市的連結,甚為可惜。

日一印刷所、豐益鑄字與羅印務館

此外,在國家文化資料庫尋找逢源印刷所的資料,發現位於宣信街的「日一印刷所」老闆,原來也曾是逢源印刷所的員工,他是1979年出來自行創業,目前居然還有少量在做鉛字的活版印刷,而他排版用的鉛字,則是跟「豐益鑄字行」買的。這間「豐益鑄字行」應該就是嘉義市另一家曾多次被報導過的「豐益印刷廠」(豐益打字印刷材料行),它是台灣早期少數(嘉義市唯一)有專門在做印刷鉛字鑄造販售的印刷業者。

豐益印刷廠的老闆姓羅,最早為創立在民生北路的「羅印務館」。「羅印務館」是日治末期(1943)設立的印刷廠,印刷業務發展歷史相當悠久,其戰後著名事蹟之一為承印作家鄭豐喜於1973年出版的暢銷著作—《汪洋中的一條船》(原名為:汪洋中的破船,嘉義市中正路「紅豆出版社」出版6),此外羅印務館也曾在戒嚴時期因排版疏漏被文字獄波及。羅印務館後來兄弟分家,其中一位老闆羅安國搬到新榮路成立豐益印刷廠,早期主力經營鉛字鑄造事業,至今仍完整保存許多鉛字成品與鑄字、印刷設備,筆者曾有緣入內參訪,幾乎可說是印刷博物館等級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再查閱相關報導。

圖:由「羅印務館」負責印刷的《汪洋中的破船》(書本版權頁,筆者翻攝)

耙梳逢源印刷所的歷史,竟意外也不意外地發現嘉義市的印刷業脈絡,是如此悠遠地延續傳承,並且相互連結、互通有無。嘉義市的印刷歷史有些已進入博物館典藏,有些還活生生地在運轉,這篇文章僅是一小段因路邊一棟木造建築而引發的初步探索,審視我們生活周遭的各行各業,若有適當機緣,也可去發現與理解他們與地方之間,那細微而漫長的連結。


  1. 石版印刷在YouTube上的介紹影片(日文,可開啟自動翻譯)。 ↩︎
  2. 科工館其它筆數位典藏資料另有標記1937、1938等不同創立年代。 ↩︎
  3. 資料來源:作者不詳(年代不詳)。[鉛字及字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7/d8/d0.html(2024/01/13瀏覽)。 ↩︎
  4. 參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感人故事彙集」(網址連結)。 ↩︎
  5. 吳佳容(2004),《文心〈許炳成〉生平及其作品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
  6. 「紅豆出版社」即當時嘉義市中正路上的「紅豆書局」,老嘉義人都知道的大書局,現已不存,紅豆書局負責人陳仁德先生曾創辦一間「石頭博物館」。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