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街區空間與文創發展策略探討

三、製材所與酒工場:嘉義市的文創DNA?

沒有煙囪林立也沒有龐大的工業就業市場,今日的嘉義市並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到「工業」的定位或角色,市區唯一工廠設立密度較高的後湖工業區也位於外圍,其餘則多是零星工業區或轉換用途的乙種工業區。但日治時期的嘉義市可是不折不扣的工業重鎮,包括專門處理原木切割的嘉義製材所、靠近車站的專賣局製酒工場,以及相關上下游產業的支援體系,加上糖鐵與車站的倉儲輸運系統,組成龐大的工業發展體系,也形成特殊的產業地景。時至今日,早期工業發展所留下的資產,疊合了時間因素,成為時代的歷史印記,也開啟了工業遺產空間再利用的潛力。

1.木都創生基地:檜町

日治時期的檜町,也是嘉義製材產業的重要據點,過往由杉池、煙囪、天車與製材所共構的景色,曾是此區重要的景觀元素。目前整體以林業文化園區的構想進行發展,從林務局宿舍區的木造建築保存修復再利用開始,標榜日式建築群風貌的「檜意森活村」促參案為第一階段成果,鄰近位於文化中心旁的嘉義製材所建築群,亦已修復開放參觀,結合林鐵北門驛木造車站、共和路老街、修理工場等空間,此區已成為嘉義市目前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林業時代留在嘉義市的不僅是歷史懷舊,也包括以木材的核心概念要往「木都」推動的計畫,現階段透過木造老屋的保存、立面還原,以及木造從業人才的培訓等,目標希望能將木的元素逐漸落實到城市的各個環節,讓木材固碳的環境概念反映到城市對於樹木的理解與運用。嘉義市在木材方面的發展有其歷史脈絡,加上市區現有的木造建築仍有數千棟,相關保存與修復、再利用的產業,具有獨特性的發展潛力。

2.發酵的酒空間:當代藝術與文創

位於車站旁的嘉義舊酒廠,為日治時期所設立的酒工場,如今已轉型成為全國五個文創園區之一,由文化部委託廠商營運。目前文創園區經營主要為小部分藝文展覽與商業營運,主要機能設定以空間招租為主,雖室內樓地板面積為全國最大,但大多仍處閒置狀態。

文創園區入口正對面原為菸酒公賣局嘉義支局,目前為市定古蹟,並已轉型成為市立美術館。特別的是,美術館的空間規劃透過增建方式進行,新建部分與古蹟融合也互相對話,美術館主入口設置於後側,不僅創造出趣味的空間關係,也帶動美術館與周邊街區的更多互動。

3.舊菸葉廠:明日之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場域,是位於北興街的舊菸葉廠園區,目前尚在進行初步規劃,園區內有部分建物已登錄為歷史建築,作為市區內最後一處,也是鐵路以西唯一一處大面積的工業歷史建築群,此區未來潛力亦是眾所矚目。

初步回顧嘉義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主要工業遺產街區,區位、空間特色與發展動能各有不同,面對木業、製酒與菸葉等工業遺產的資源,僅從空間再利用角度去思考或過於侷限,小尺度的城市規模是限制也是基礎,懷舊帶來的能量有限,找到既有元素的DNA,就能啟動下個階段轉型的動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