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嘉義建築史:入門篇

建築是文明的創造,也是歷史的見證。嘉義市建城甚早(西元1704年),但因天災人禍等種種因素,留存超過百年的建築並不多。今日嘉義市保存下來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絕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紀初梅仔坑大地震後,隨著市區改正的更新步伐而陸續興建,且日治時期建造的公共建築佔相當高的比例。

因此,要瞭解嘉義市的建築發展歷程,日治時期的建築會是重要的研究對象。特別是1930年代蔚為潮流的現代主義風格,影響了當時嘉義市街許多公共建築的設計。此外,作為當時台灣製材產業的重鎮,嘉義市至今仍擁有密度與數量都是台灣最多的木造建築,走在街道上,很輕易可以發現這些有著木材紋理的街屋。今日,如果你想透過建築來認識這座城市,以下推薦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可作為認識嘉義建築的入門。

嘉義車站

圖:日本時代「嘉義驛」為當時全島第一摩登車站。(圖片來源:台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10年出版)

「全島第一摩登車站」是日治時期《台灣鐵道旅行案內》對嘉義車站毫不誇張的描述。建於1933年,作為嘉義最重要的城市門戶意象,這棟已明顯朝向「摩登」(現代)路線且帶有折衷主義風格的車站建築,其「全島第一摩登」的形容正呈現出嘉義車站在建築潮流的先驅角色。

嘉義車站整體外觀以幾何感的量體進行配置,強調機能、簡化裝飾,並大量採用磁磚作為主要的立面材料,所有的轉角均以特製的磁磚收頭,各開口部使用的磁磚樣式也頗講究。此外,在月台與車站雨庇採用的鋼骨構造,也是當時營建技術的進步展現。有意思的是,嘉義車站、台南車站的設計者與施工單位都一樣,觀者有機會可比較其異同之處。

嘉義市立美術館(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已再利用為美術館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是2021年台灣建築獎首獎作品,基於古蹟保存的新舊融合,嘉美館已是國內相當成功且知名的案例。古蹟棟是日治時期知名的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獨特的圓弧形量體、將近四米深出挑的入口雨庇、經典梅澤風格的樓梯等特色,讓這棟建築成為嘉義市在日治時期引領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作品。

不亞於古蹟部分的精彩,嘉美館的新建部分從外部景觀到內部空間亦別具巧思,最鮮明的是西側的木造帷幕牆,透過木材與節能玻璃處理西曬,也巧妙地在細部回應了古蹟棟的紋理。美術館的內部動線、展覽空間都與外部環境有著豐富的對應,亦頗值得觀者細細品味。

嘉義城隍廟

嘉義市在日治時期因「眾神歸天」政策造成傳統廟宇的保存浩劫,僅有極少數廟宇得以完整保全,其中嘉義城隍廟就是見證此段歷史的重要廟宇。嘉義城隍廟的創建可追溯至三百年前的清康熙年間,而今日所見風貌則主要是日治時期大規模重建後保存至今,也因此在廟內空間可見到經歷不同時代所遺留的文化痕跡。

在廟宇風格的表現上,我們可見到昭和時期的匠師除了傳統文化的延續之外,也會將當時代的美學特徵或時代意象帶入,因此在柱頭可見希臘柱式的西洋建築語彙,中央木作藻井裝飾甚至將日本紳士的形象帶入,又如正殿兩側牆面的日本和歌交趾陶等作法,都是嘉義城隍廟獨具的時代特徵。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

日治時期主要的殖民文化象徵之一,就是神道教信仰在各地普遍設置的神社,但這些神社在戰後多遭毀去或改為忠烈祠。嘉義神社除主體建築因火災燒毀之外,其他包括參道、石燈籠、狛犬等設施均保存至今,建築部分則是已列為古蹟保存的神社附屬建築群。

嘉義神社附屬建築包括齋館、社務所、祭器庫、手水社、休憩所等,整體風格呈現出頗具東洋風情的「書院造」建築樣式,並展現諸多木造建築美學、技術與日式空間格局的文化特徵,也是想要瞭解嘉義市經典木造建築的必訪之地。

嘉義舊監獄

西元1922年落成啟用的嘉義舊監獄是嘉義市第一個國定古蹟,至今年(2022)剛好滿一百年。在台灣同時期建造監獄建築均已拆除的情形下,因非常特殊的因緣而得以保存的嘉義舊監獄,為求效率管理而特別設計的放射狀舍房建築配置是其最主要特徵。 嘉義舊監獄並非單棟建築,而是圍牆內運作機能完整的建築群。全區面積大約2.7公頃,包括行政、管理、舍房、工場,以及外部開放空間與農場等。監獄的層層管制與隔離、隱私權與自由的剝奪,都是可提供給觀者的切身體驗。值得一提的是緊鄰舊監獄的宿舍區,保存許多木造建築,是台灣極少數採取「以修代租」策略進行空間活化的新興場域,也是嘉義市目前唯一登錄保存的「聚落建築群」,推薦一訪。

(原文發表於《本地 The Place:嘉義市》(標題:「初識嘉義的必訪建築清單」),2022年8月, 編集者新聞社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