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地基主廟的發現也是始於數年前在嘉義進行地基主廟的研究發現的。地名「春圃」原地名應為「春牛埔」,此地於清朝為南門外的東南郊區,翻查康熙年間地圖可見木柵欄式的南門外有「山川壇」、「社稷壇」兩個祭壇。
「山川壇」有神牌三,中題「風雲雷雨之神」、左「本縣境內山川之神」、右一本縣城隍之神」。(《 諸羅縣志 – 卷四祀典志》)。「社稷壇」:春秋祭之。另外亦有一祭為「勾芒」:立春候,縣官吏具公服禮勾芒,以彩仗鞭牛者三;勸耕也。(《 諸羅縣志 – 卷四祀典志》)。
上頭文獻回答了兩個問題,首先何以在南門外有「五穀王廟」,因於清朝有「山川壇」、「社稷壇」除了會祭祀「天地自然」之外,清朝習慣於東郊「耕藉禮」(皇帝耕田秀),因此在諸羅南門外亦有如此活動,除此之外「勾芒」時的春牛祭:春牛與牧童(芒神)除象徵春天到來耕耘的開始,同時亦以此活動預知當年的天氣、雨量、農收的活圖鑑。
是故此地古稱春牛埔、而神農大帝廟始設南門(1707諸羅知縣李鏞建)。後大正2年(1913)廢廟改建造嘉義的傳染病院「保生醫院」,作為醫治以及隔離患者,但也因此很多重症病患死於此處。後日治結束醫院撤廢,改為住宅區,但是因為此區常常鬧鬼,因此後來附近居民合建第一代的地基主廟,此地方平靜下來,現見的地基主祠是1962年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