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班廟想起

如何從當下的視角重新理解嘉義的廟宇,這是最近跟世岸討論的話題。

今天的主題是太師府(魯班廟),聽到魯班我只想到他發明的雲梯車以及跟墨子以棋對弈模擬戰事勸離戰爭。

拜訪的嘉義太師府位於鐵路之旁,也是文化路的巷子,在此特別強調鐵路以及文化路是想要先把嘉義「木業」的基調定好,進廟門看到的是1992年落成的新廟,但我們卻被一張戊申年(1968)的木桌以及周圍貢獻花藍的單位「家具、營造、木工等爐會」所吸引。

回到木業與信仰的關係來朔源,魯班廟在台灣粗分兩大系統,東勢系統稱「仙師」其歷史上追到1770年軍工匠進入東勢角林場砍伐造船用的樟木,侵入泰雅族的林地與之發生爭執,帶來木業的祖師爺「魯班」給予庇佑,並於1775年前後立廟於東勢。

而嘉義市的這間「太師府」則是非東勢系統稱「先師」。若說林業則與阿里山相關的林業開產有關,嘉義的製材所或說木材相關的店家分佈於林森路以及文化路之上,主要跟杉池與森鐵的位置有著關係。太師府始於1952年由嘉義的木業相關業者(廟的沿革說是高東賢等人)組織發起雕刻木業的祖師爺巧聖先師魯班。一直到1972年始選現址為建廟之處,而四年後1976始有今天我在花籃上看到的三個爐會(營造、木器、木工)。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戊申年(1968)的木桌應是之後所立。根據口傳故事1969年由小澎湖的聖安宮天上聖母幫忙上天請令,始定為「太師府」,先撇除何以由天上聖母代為請命之說,我欲透過這一說連結兩廟的關聯「木業」,根據顏尚文在〈日治時期澎湖移民與嘉義市竹圍子「小澎湖」聚落的形成〉一文中所提到的,早年本地多為臨時工,但因為木工工資比較高,加上可以學技術自行創業,因此在1930年代的調查,臨時工之外,木工是為較多人選擇的職業類別,我試想這些從事木業相關的人員應也有參與發起興建「太師府」或說亦有相關。

小澎湖的媽祖廟代為上天請令,或許亦可理解為住在那裡的那群人(相關木業人員),在太師府建廟初期亦出力許多,值得細分的是,小澎湖的聖安宮據研究其前身為「湖安宮」同時供奉來自澎湖的關聖帝君以及來自東石「蚶仔寮」(後稱港口村)的媽祖。誰說為小澎湖但是實則存在直接移民以及間接藉由東石、布袋輾轉來的澎湖人。

這篇隨筆記的短文與其說在寫神、廟,但在理解的過程倒是需要花更大力氣去處理「島內遷移的族群」,因從事木業相關祈求平安故塑魯班之廟親近之。沿著鐵路上溯想起樹木成「材」前是為有魂有靈的「木」,是此阿里山上存有「樹靈塔」。

或許走訪完魯班廟是該重讀甘耀明的《邦查女孩》以及尚未拆封的《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