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街區空間與文創發展策略探討

二、 街區生活在嘉義

人們在街道上移動、散步與消費,漫延的街道網絡形成街區,各種形色的街區再建構了都市,街區是觀光客接觸城市地景的第一線風貌,也是在地人重要的生活領域。

1.連結城市的動脈:大通(中山路)

若要指認嘉義市最重要的核心商業街區,從車站出來所銜接的中山路毫無疑問是第一順位。這條在日治時期創建的重要道路,被當時嘉義人稱為「大通」,由西往東一路連結了嘉義車站、站前的精華商業區、中央噴水圓環、市政府,再一直延伸到最東側的嘉義公園,連結城市最核心的商業、政治、生活、休閒地標,可說是嘉義市百年來最重要的城市動脈。此外,中山路也是目前嘉義市極少數人行道與騎樓空間可供行人通暢步行的動線。

2.轉型中的傳統商業街區:二通

相較於大通(中山路)扮演的核心商業角色,另一條在地人口中的「二通」(中正路),在日治時期被稱為「本島人街」,服務內容與中山路截然不同,以傳統生活必需品、鄰近山區物產批發等行業為主,曾有過相當繁華的歲月,但因消費需求與商圈的移轉,多年來呈現沒落蕭條景象,但近年隨著獨立小店風潮的興起,二通街區已有轉型再起的復甦跡象。

3.高密度的日常生活街區:東市場

東市場是嘉義市面積最大的傳統市場,以日治時期的東市場、城隍廟為核心,發散到周邊的攤販集中市場,提供產品內容相當多元。此區原為諸羅城的縣署所在,諸多廟宇、傳統產業聚集,一直是城內最具傳統生活意象的區域,市場內許多傳承經營數十年的攤位,品質口碑兼具,共同建構「東市」成為嘉義市最具指標性的傳統市場。

4.主題建築街區:嘉義舊監獄

1922年啟用的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即將屆滿百年,是市區內重要的國家級文化資產,並已完成第一階段之修復工程。緊鄰監獄旁的宿舍區,近年在文化部與法務部的協力下,採「以修代租」的方式,陸續完成十餘棟閒置木造宿舍的修復與活化再利用,並持續推動整體景觀的改造。

5.城市地標街區:中央噴水

每逢選舉投票前夕的「最後一夜」,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猶如嘉年華會的遊行現場,但在選舉的激情之外,從1914年即落成啟用的中央噴水池,雖歷經數次不同年代的空間改造,但不變的是在地人對於城市中心的概念,已與這座噴水池密不可分,許多在地人的日常生活動線,外地人的參觀消費動線,往往都不約而同地在此處交會,不論是商店密度、代表性的地方小吃或林立的金融機構,其街區活力讓中央噴水圓環成為嘉義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也是嘉義市城市意象的重要象徵。

用街區的概念來閱讀嘉義市的城市空間,不再侷限於線狀的街道定義,而是隨著各自演化脈絡,往街道兩側、街廓內部延伸,發展出可被辨識指認的街區特質,更重要的是這些特質不僅是反映或滿足消費需求,同時也是地方認同得以依存建構,組成生活多變風貌的空間特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