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美之庭:城市美感的中介

當嘉義市立美術館一揭開工地圍籬的神秘面紗,在美術館新舊建築之外,美麗的庭院空間立刻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庭院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向來是空間規劃的重要主題,在嘉義市尚可見到的日式木造住宅建築,其空間配置就是透過從前院、玄關、室內空間到緣側、後院等一連串空間的轉換,來表現其室內與外部環境的豐富層次。

城市裡的公共建築並不一定具有設置庭院的條件,而且不同於公園的休憩性與廣場的公共性,同樣作為城市裡的開放空間,庭院與建築關係更為緊密,其屬性是帶點公共也帶點私密。庭院空間在表現上如何與建築相呼應?如何透過空間配置創造更好的街區關係?都是設計者所必然面對的課題。

庭院空間的創造

由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增建成立的嘉義市立美術館,目前所見的主要庭院空間其實是位於原建築的背面。公賣局建築的原有入口位於中山路,有著鮮明深出挑的入口雨庇,以及由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的圓弧形量體與水平線條,呼應了從嘉義車站方向延伸而來的街道紋理。嘉義市立美術館在建築師黃明威與王銘顯精心的佈局規劃之下,從中山路轉而從廣寧街作為主要入館動線,把原本可能只是附屬性質的後側戶外空間,轉換成為介於美術館與街區的庭院空間,巧妙地創造了另一處空間展演的場域。

庭院空間由景觀設計師吳書原所設計,當今年八月工地圍牆移除後,夜間燈光開啟,嘉美館的美麗夜景立刻躍升成為嘉義市最引人注目的戶外公共空間。不論從植栽的配置或景觀設施的諸多設計細部,都讓這美術館入口前的庭院空間,在融合新舊建築的不同氛圍之外,更形塑了這城市裡最迷人的美感經驗。

庭院中錯落大小不一的圓形植栽區,是設計師所形容如「水滴」灑落的配置,有別於軸線式的動線規劃,創造出一種自由路徑的行走趣味。植栽區所構成的圓弧形量體,以及氣味濃烈的迷迭香,也為這庭院的空間,在視覺與嗅覺感官上帶來奇幻的氛圍。鋪面主要是白色的透水混凝土鋪面,烘托建築的主體色彩之外,細礫石的素雅也帶出精緻感。

當我們走進美術館建築內部再回望庭院,你會再更清楚地感受到,建築、庭院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整體空間的層次,不僅是室內、戶外的水平關係,也展現在空間垂直向度的設計。來到館內挑空的大廳,可以看到建築師特別設計的觀景樓梯以及面向庭院的落地窗,當我們一階一階地往上爬,也看見了周邊環境正一層一層地展現在面前。從貼近地面層的高度,到建築的立面、建築的屋頂,美術館的樓梯不僅是垂直動線,也開啟了我們從不同視角觀看嘉義的一片風景。

美感的中介

從嘉美館庭院與建築的整體展現,我們可以看到「中介」的概念如何發揮在不同的主體上:它透過虛空間的運用,從美術館的展廳,圍繞著以城市為展示主體的挑空空間,再延伸到戶外散落著植栽與人們移動、停歇的庭院空間,完成美術館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街區空間關係。正如同來到美術館的訪客,在面對藝術作品與自我心靈對話的同時,空間中使用者游移的身體,也強化了美感經驗的豐富性。 嘉美館的空間課題,從舊建築保存再利用出發,自始即是充滿挑戰。展現的成果,在新舊與內外之間,不僅是取得平衡,更積極地利用彼此的特質與優勢,揉合創造出更具契合性與創造性的空間質感。透過美術館空間所帶來的美感經驗,不僅是觀者個人感性的投射,人與空間、環境的共鳴,也會是這完整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起走近美術館,用美好的觀看經驗,感受這城市的美。

(原文發表於嘉義市立美術館月訊No.11,2020年11月出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