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地標中央噴水池瀕危?一個悄悄啟動的改善工程將引發巨大爭議

嘉義市中央噴水池改善工程

今年6月報載嘉義市政府建設處編列一筆400萬的追加預算,用來辦理中央噴水池「改善工程」規劃設計監造的勞務委託費用,建設處表示:「鑑於吳明捷雕像有10年了,民眾對圓環也有諸多不同想法,包括拆除、換新的代表物都有,因此在『委外辦理設計規畫前』,『將先廣聽民意』1。」

要說中央噴水池是嘉義市最重要的城市地標,相信沒有任何嘉義人會反對。從日本時代開始就以噴水池的樣貌出現在嘉義人的面前,中央噴水池所在的圓環除了是交通節點,也曾是具有公園、廣場等休憩性質的公共空間,戰後圓環公園雖被拆除,但1970年由當時市長許世賢親自監造的中央噴水池,不僅有當時獨步全台的七彩噴水夜間景觀,在黨國時代更被賦予獨特的民主意涵,而成為嘉義市每逢選舉投票前「最後一夜」的重要陣地,加上附近的噴水雞肉飯、七彩冰果室等知名小吃,中央噴水池百年來的發展歷史,就是嘉義市發展歷史的見證。

2021年在嘉義市舉辦的台灣設計展,一件非常吸睛的《不存在的噴泉》(曾熙凱設計)作品就是從中央噴水池發想。這件作品談到:中央噴水池「對嘉義人有多重意義象徵」,也是「對嘉義市民來說非常重要的精神地標。」

如此一個早已獲得普遍共識與認同,並在城市歷史具有獨特意義的重要地標,相信要在此處進行任何的「改善工程」都會特別慎重,也應該是如建設處於6月追加預算時所說,市政府在「委外辦理設計規畫前,將先廣聽民意」,審慎因應、廣納民意,取得共識再進行適當的改善對中央噴水池本非壞事。

「改善=拆光光?」:一份充滿爭議的設計方案網路問卷

今年10月26日,嘉義市的網路社群有網友丟出一個以調查「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改善工程」民眾意見為主題的網路問卷,內容中並提出兩個設計方案模擬圖讓民眾投票「二選一」。其「除舊佈新」式的方案,看似除保存現有雕像外,目前的中央噴水池預計將全部拆除。

圖:該問卷之附圖,有A、B方案二選一,均為重新設計之樣式,舊有噴水池已不存。(資料來源:中國時報新聞報導)

圓環的「改善」居然是以拆除為之?是否有非得如此之必要?一些疑惑的熱心市民朋友主動詢問嘉義市政府承辦單位,答覆該問卷是未經確認由廠商自行外流,「他們也很困擾」,目前網路問卷已關閉不再開放(點網址顯示為僅限有權限者利用)。

令人擔憂的危機尚未解除,因為嘉義市政府已發包執行中的「嘉義市中央噴水圓環改善工程」其規劃設計內容與進度為何,外界完全一無所知。經查詢標案資料,本案為「綠波國際環境設計有限公司」負責執行(該公司官網亦公開本案標案資訊),規劃設計監造勞務委託為380萬,工程經費預算則為3592萬。但更令人驚訝的是,本案為9月19日決標,履約期限僅至12月31日(決標公告),也就是說一般而言,本案設計應已將近定案階段。此外,在標案的「基本需求書」中更載明,本案「工程需以114年7月前完工為目標,以利後續配合嘉義市相關城市宣傳活動」,一個城市重要地標的建設成果動輒存續數十年,牽涉事項繁多,規劃設計與施工都如此急就章,竟只是為了「配合後續宣傳活動」?

我們也注意到,在市府該標案的需求書中也特別提到:「中央噴水圓環,屬嘉義市重要地標,具有歷史民主意義,規劃時須辦理說明會,確實彙整民眾意見,取得民眾共識後續辦理相關設計」。查閱設計公司官網,它對於本案也有「中央噴水圓環是嘉義市民記建立城市認同的的重要地標」、「後續設計將廣納民意,整合各局處資源…」等說明。

上述資訊都顯示市府與設計單位都相當明瞭本案為嘉義市重要城市地標,且執行過程中應納入民眾參與之必要,但如今已將於12月底結案的規劃設計,不僅建設處事前未有「廣納民意」,執行過程迄今也完全沒有任何公開說明活動,甚至連一份設計調查問卷都採取「悄悄公開」後再「突然封鎖」的態度?合約內所要求的民眾參與意義何在?

從結果看來,市府已是先斬後奏,當初追加預算時聲稱要在委外辦理設計規畫前「廣聽民意」的承諾已是芭樂票!規劃設計標案履約執行期限將屆,我們不禁要擔憂,合約中應辦理民眾參與的「說明會」是否會變成設計定案後徒具形式的宣布大會?

中央噴水圓環改造的重點在哪裡?

中央噴水池位於嘉義市重要的圓環節點,涉及車輛交通、人行步道空間,甚至也包括更複雜的公共藝術、集體記憶與文化景觀等複雜議題。畫家陳澄波曾在此處留下重要作品,第一銀行(歷史建築)前方雨傘榕樹、已久未維護但依然屹立不搖的音樂鐘塔,以上諸多空間元素都是中央噴水圓環有待進行指認與整合的空間元素。

就在不久之前,嘉義市政府都發處也曾在10月初舉辦一場以小朋友為主要參與者的「你心目中的中央噴水圓環」工作坊活動,參與此工作坊的小朋友觀察到:「覺得人行道停滿機車,拍圓環時都拍到一堆機車、也覺得人行道上很多東西,還有欄杆,要站在斑馬線上才能看到陳澄波的畫作等問題,同時孩童們提出的建議包括希望街道能增設更多樹木、步行空間及公共藝術品等…」在市府的新聞稿中,都發處也表示:「市府透過跨局處合作,由都市發展處帶頭規劃設計中央噴水圓環周邊人本空間改造,工務處、建設處、交通處執行改造工程。」

對於中央噴水圓環,市府若已具備前述前述跨局處整合共識,那麼如今建設處提出這一個「抹除更新式」的中央噴水池設計方案,是否已是一個經過跨局處完整討論,細心籌劃、考量周延的最佳方案?還是依然各自為政,趕在履約期限之前丟出來、沒有任何說明、沒有任何民眾參與、連內部決策討論都不足的急就章設計案?這一個總計花費超過四千萬納稅人公帑,未來將會在嘉義市城市中心長久存在且作為城市門面的中央噴水池規劃設計案,最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

嘉義市重要城市地標的改造,正在累積失敗的風險?

表面的求新、求快,往往只是創造一個落伍過時的公共負債。

2005年,嘉義市政府在爭議中強力推動興建的嘉義市政府南棟大樓落成啟用,但僅不到十年光景,南棟大樓的問題一一浮現,不僅嚴重耗能(2013年資料顯示每個月光是電費就高達一百萬),更有維護成本高、空間配置不當等缺失,花費八億建造的「新」大樓「退步」速度相當驚人,原本市府已預約要在對面蓋一棟同款式的北棟大樓,最後也嚇到在2017年解約,整個興建計畫更在2022年被監察院予以糾正。

可以理解,一個要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設計方案並不存在,但一個讓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執行過程可以努力。公共建設品質良窳影響公眾權益,負責執行的政府機關,有義務也有責任將過程透明公開讓大眾檢視,保持傾聽互動,衡量利弊得失,在動手「改善」之前,更應該要知道哪些價值應該被妥善維護延續。

我們認為,既然市府與設計單位都相當明白中央噴水圓環作為嘉義市地標的重要性,也認同設計過程中就應舉辦說明會(而非定案之後才公告週知),如今為何遲遲無法公開、未能說明?而爭議問卷公開後又封鎖的原因為何?如此一個城市地標的重要設計竟有無法透明公開的難言之隱?

若堅持罔顧民意,貿然抹除一切,那結果會是傳世傑作?還是增添一不堪回首的敗筆?我不禁想起中央噴水池多年前自己崩裂的國父塑像,權力沒有永恆,而歷史將會記錄一切。


  1. 嘉市增編400萬預算 整修噴水圓環」,2024年6月24日,中國時報。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